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74章 这笔账有蹊跷

上午十点钟,友福带着乡镇企业局、工业局、外经委和县人民银行的几个头头就到了安平,老葛和谢白山一起把孙家义接到了乡大院,无偿捐助三十万美金,按照汇率就是一百一十多万人民币,这还是官方的利率,如果是在黑上市,远不止这个价格。

海岛与大陆并未直接建立经贸联系和经济联系,要将这三十万美金带过来,并非易事,也没有商量出个结果来,但孙家义在这方面是无私的,没有提任何附加性的条件,只要县里同意,什么方式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可以安排人对接。由于孙家义没有提什么条件,所以谈判进行得相当顺利,让参与谈判的几人都感到深深地不真实,一出手就是三十万的美金,这在当时,是可以直接造就一百多个万元户。

孙家义翻了年就要回海岛,友福道:“孙老先生在海岛家大业大,但是平安县啊才是家,欢迎孙老先生常来”。

孙家义当过兵、打过仗,又久在商场沉浮,自是见过大世面了,无论是李老革命,县委书记邓牧为、统战部长罗致清,又或是孙友福,孙家义的表现都十分的淡定从容、镇定自若。眼神仿佛已经看透了生活的起伏和人心的复杂,从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淡然与睿智。这些天与孙家义接触过来,孙家义展现出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态度,他的话语中总是蕴含着对国家、民族和家乡的深深热爱。

孙家义道:这次来算是找对了路,认清了门,以后会常来的。我的身上还背负着一群老朋友的愿望,这个愿望,很多老朋友到离世都没有实现。

友福关切地问道:孙老先生,是什么愿望让您老人家心心念念,咱们家乡父老群众如果能帮上忙,一定是责无旁贷、在所不辞的。

孙家义道:“这件事啊,不只是咱们家乡的父老乡亲,我可能要给很多地方添麻烦啊。我们在海岛的老兵,就盼着能够叶落归根,但是啊,很多人离开了,也没有等到这一天。他们的临终遗愿,就是能够埋葬在自己的家乡,埋葬在父母的身边,明年的时候,我会先带一些回来,我这把老骨头争取啊,让他们呢全部回家。”

友福看了看左右,道:“孙老先生,这件事情上,我们可以上报,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支持”。

孙家义的眼神中划过一丝落寞,道谈何容易啊,我一个大活人,来来回回都折腾了两年才能如愿,现在的很多地址和以前的行政区划对不上,那些老家伙留的地址都是以前的地址,不好办啊。

友福道:千难万难,只要重视就不难;大路小路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